一、学科简介
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应用经济学科拥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陕西省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文旅部重点研究基地“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等教学科研支撑平台和省级高端智库。学科下设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和产业创新与乡村振兴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素质优良、专业结构及年龄梯队合理的团队队伍。
本学科现有研究人员42人(含外聘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近年来,学科获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经济学家》《农业经济问题》《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1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四个方向结合学校特色和区域发展实际,确定了各自的研究范畴,立足陕北地区产业,进行相关拓展,形成区域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构建人格塑造、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四位一体”目标体系,特别是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素质、实际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境的育人思路,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旨在为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经济学科学术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一)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学术品质,即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从事专业研究必备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拥有熟练地使用外语、计算机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方向,能够胜任经济问题研究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
(三)培养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精于团队协作的人才。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至少修满4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5年,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为1年。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并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和产业创新与乡村振兴。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一)产业经济学主要结合学科特色和区域发展实际,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主要研究内容:聚焦农业、旅游业和能源等行业,探索农业经济、旅游经济、能源经济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拉动作用和实现机制,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组织以及区域关系等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区域创新与产业集群、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城市群发展、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区域农业发展、区域能源发展和区域资源转型等。
(三)金融学主要研究区域金融实际及基层金融实践相关问题,尤其是发挥金融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系列问题。主要研究内容:聚焦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领域,探索绿色金融与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
(四)产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方向主要围绕“五个振兴”助推全面乡村振兴等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侧重产业结构改革背景下小农户接入大市场、产业振兴链接农业现代化及共同富裕机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人口老龄化与农户增收问题研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一)本学科点的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
(二)本学科点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
五、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个学分对应的标准学时数为18学时。研究生应修满4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5学分,包括学位公共课5门、8学分,学位基础课4门、7学分,学位方向课3门、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门、14学分;补修课程(凡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以参加本科生课程班级学习的方式补修本专业不少于3门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计学分。专业实践环节3学分(科研活动环节1学分、学术活动环节1学分,社会实践环节1学分),体育教育环节1学分,美育教育环节1学分,劳动教育环节1学分。
总学分 | 课程学习 | 科研活动环节 | 学术活动环节 | 社会实践环节 | 体育教育环节 | 美育教育环节 | 劳动教育环节 |
≥41 | ≥35 | 1 | 1 | 1 | 1 | 1 | 1 |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位点共设置公共课、基础课、方向课、选修课、补修本科课程、专业实践环节和体美劳教育环节等七大模块。其中,公共课、基础课和方向课为必修课。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外国语课程,由研究生处组织开设;基础课和方向课由应用经济学学位点组织开设。
(二)课程考核
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除英语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外,其余课程70分以上合格。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考核应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员工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员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试题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